国产法治剧打开新思路 -

来源: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09 00:01:10   浏览次数:466



本报特约记者 杨 柳
由傅东育、郑世龙执导,张译、李光洁、蒋欣等领衔主演的剧集《以法之名》(剧照如图)近日开播。该剧首次聚焦“检察侦查”题材,讲述海东省检察院检察官洪亮(张译饰)、郑雅萍(蒋欣饰)等人在复查东平市“万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”的过程中发现疑点,在各单位的协同配合下,彻底打掉东平市的黑恶势力,同时查办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。其独特视角和现实触感,在播出后引发广泛讨论,也为法治题材剧集的创作打开了新思路。
首次聚焦“检察侦查”

《以法之名》开篇以两组快节奏镜头交代故事背景并形成悬念:东平市冰封的河面上,检察官乔振兴(是安饰)疑似跳河自杀,留下自认黑社会“保护伞”的遗言视频;另一边,万海案庭审现场,律师张文菁(董晴饰)当庭翻供,高声呐喊“万海不是黑社会”。随后,海东省检察院派郑雅萍与洪亮成立指导小组,对该案及东平市司法人员是否存在职务犯罪展开深入调查。调查过程中疑点频出,东平市黑恶势力的权力网络与背后“保护伞”逐渐浮出水面。

作为国内首次聚焦“检察侦查”(对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犯罪的立案侦查、对公安机关或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的补充侦查等)工作的影视剧,该剧让“刀刃向内”的司法实践具象化,剧中检察官面对的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犯罪分子,更可能是身边的老同事、老同学。这决定了该剧的最大亮点不是单线破案,而是对“查谁、怎么查、有哪些难处”的呈现。现实中,最高检检察侦查厅于2025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。导演傅东育透露,主创团队历时3年,前往4个省份、十多个城市实地采风,采访了超过100位检察官,并查阅大量真实卷宗,为剧作提供了扎实支撑。

老戏骨同台“飙戏”

除了题材上的突破,群像表达同样是《以法之名》的亮点。张译饰演的洪亮是一名处于职场倦怠期的检察官,本已准备辞职跳槽,但因好友乔振兴之死而临危受命,在不断试错、权衡与触动中重拾使命感。有观众评价这一角色“既有人情味,也反映真实的职业倦怠与检察工作的不易”。蒋欣饰演的郑雅萍检察官常在情理与法理之间权衡,而在调查万海案过程中,面对内外重重压力也绝不退让。李光洁饰演的李人骏身处检察系统高位,出于升职压力迫切想推动万海案结案,其动机与立场为剧情注入更多悬念。类似的复杂性也体现在冯嘉怡饰演的公安局长许言午身上,他知晓系统的深层博弈,在“明哲保身”与“守住底线”之间模糊游走。

该剧导演傅东育有丰富的现实题材执导经验,此次他抛却常用的“正邪对立”式叙事,将镜头对准检察官们“一个案子调查到底”的过程,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刻画,展现司法人员在压力、情感、权力交错下的选择。不过,该剧播至中段后,一些观众反馈节奏稍显拖沓,认为以36集讲述一个案件略显冗长,案件推进过慢。且剧集前半部分检察人员面临重重困难,这种无力感或许让部分观众产生压抑感。随着剧情进入下一阶段,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逐渐揭露,后续剧情期待更多看点。

破案-反转-真相

在《以法之名》之前,国产剧集已有不少法治题材代表作。《人民的名义》(2017年)展现错综复杂的反腐斗争故事,成为当年现象级作品。《巡回检察组》(2020年)由一桩案件的重启调查展开,展现检察官坚守职业操守、维护法律权威的历程。《扫黑风暴》(2021年)由真实案例改编,讲述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展开的调查。此外,还有一些融合悬疑、刑侦等类型化元素的作品。如《沉默的真相》(2020年)以悬疑结构包装冤案复查,讲述检察官江阳(白宇饰)历经十年、付出无数代价追寻真相的故事;反黑刑侦剧《狂飙》(2023年)则以长时间跨度描绘正邪角力,以对复杂人性的深刻解剖而成为爆款。今年的口碑剧《无尽的尽头》则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,直面真实的司法难题,获得不少认可。

这些作品关注的重点各有侧重,但共同特点是以案件为驱动核心,配合“破案-反转-真相”模式建立节奏,在细节真实感、人物可信度与结构完整性上取得较好平衡。从创作角度来看,法治剧具备结构张力与叙事纵深,案件本身带有起承转合的情节亮点。在市场层面,法治剧有相对稳定的观众基础,能够通过具体且有代入感的故事,满足公众对法律知识、司法程序以及公平正义实现路径的认知需求。

《以法之名》提供的也许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故事,但留下一个思考:法治题材剧该如何处理“真问题”的复杂性?如何在保留戏剧张力的同时,更深刻、更贴近现实?接下来,还有一批法治题材剧集蓄势待发:聚焦“正当防卫”边界的《正当防卫》、以公安打拐民警为原型的涉案悬疑剧《利剑玫瑰》,将在暑期档陆续上线;现代检察剧《心诉》将展现刑事法庭辩论,《检察官与少年》则关注涉未成年人案件……法治剧如何持续进阶,仍有待这些新作品继续探索。


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!

最新文章

热门影视